8月8日下午,市民徐观带着儿子来到位于大行宫广场负一楼的“大行宫见”街区,体验《隐秘的秦岭》VR大空间项目。父子二人戴上VR头显,“穿越”回两千余年的秦朝,孩子玩得开心,徐观也颇有感慨, 上月底,“大行宫见”——长江十二城沉浸式文旅街区试运行,地下空间蝶变文旅新场景。在南京,有低效楼宇变身“最美书店”,也有工业厂房化身“潮人”集聚地。当存量载体已通过更新按下“重启键”,如逛“古董铺子”的金陵城,更有“常看常新”的青春魅力。 8月8日,记者从广场地面入口进入“大行宫见”,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,夏日暑气顿觉一消。时近中午,不少市民游客正在街区餐饮店用餐,各种装置艺术前也有不少人打卡。 “这是一个能‘讲故事’的街区。”项目运营方、深度智谷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勇介绍道,街区定位为全国首个长江文化主题沉浸式街区,秉承“街区即景区、场景即风景”理念,集聚长江沿线个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、地方特色、美食美景和城市人文,打造文、商、体、旅、展五大业态融合的新场域。 漫步街区,“长江”元素处处可见:LED互动大屏上,光影如江水般缓缓流淌;武汉黄鹤楼、重庆洪崖洞、南京秦淮灯影等人文标识物齐聚,以城为引讲好长江故事;停车场内也细节满满,五大分区分别以扬子江、通天河等长江干支流命名,可容纳600余辆大巴车、小轿车。 在“大行宫见”博物馆,超500件馆藏打造跨越时空的对话场域,云集史前文化彩陶以及汉唐代陶制器皿、人俑、动物等。特别展区则以“印章”为引,重现“孔融让梨”传统文化故事。 目前,街区已引入VR体验、文创、服饰、餐饮、运动等业态,也结合南京本地文化,将饱含时代记忆的“长江南北货商店”搬回长江路。目前,待上架商品正在选品中,初步设计为南京各区货品为主体,加入长江沿线其他城市的特色物产、文创非遗产品,预计9月中下旬正式开店迎客。 在长江路平行以北,是承载着一代南京人的电子记忆的珠江路。坐落在珠江路与龙蟠中路路口,由东鼎大厦改造而成的锦创数字产业园,书写了低效楼宇更新的又一“解法”。 过去,东鼎大厦外观破败、业态分散,改造后,载体全面出新,业态也提档升级。园区主楼打造为数字直播、流量经济产业园,引入数字直播、数字文创领域头部企业,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。“截至目前,园区入驻孵化企业近200家,其中数字经济企业占比超9成。”南京锦创科技产业园总经理夏可斌介绍道。 在园区裙楼的南京锦创书城,14万余册藏书堆砌出“知识城堡”,近年来陆续引入“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”“探秘山海经”“奇遇三星堆”等现象级文化IP展,全年吸引客流超80万人。在8月2日举行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实体书店创新大会上,南京锦创书城(珠江路店)获得“年度最美书店”称号,在全市唯一、全省也仅有2家。 “我几乎每周都来,有时候带孩子来看书,自己一个人也会来坐坐,喝个下午茶。”李屏家住书城一街之隔的雍园小区,在开业后就成了常客,“现在书城不仅可以看书,还可以看展、听沙龙,是樱花AV看片全家人生活‘充电’的场所。” 在瑞金路上,红砖灰瓦的厂房内搬进了咖啡轻食、茶饮烘焙等新“住客”。20世纪七八十年代,这里沿线曾集聚了南京友谊服装厂等国营老厂,而今保留原有建筑特色,提升焕新老厂区,打造为集医疗服务、科创办公、酒店公寓、商业休闲于一体的“瑞金里REPARK”,生活与产业在此交织共生。 位于建宁路的“101明潮里”也实现了老建筑“逆生长”。这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01工厂改造而来的园区,去年正式开放以来,形成宠物友好、特色餐饮、先锋体育、城市文创四大产业生态,园区内写有“下关”、描绘着船锚符号的生锈铁皮门,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成为“潮人”打卡热点。 将尘封的存量,化身为留住人、引来产的发展“增量”,是城市更新的价值内涵。在上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,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量拓展阶段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,推进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。 根据《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力争通过3年时间,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、功能布局完善、生态系统修复、人居环境改善、文化保护传承。今年,南京市发布62个城市更新项目,其中蓁巷、南湖记忆三期等街区即将开街。更新后的城市,留得住记忆,更能开拓崭新发展空间。 图片来源: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董家训戚珂嘉、视觉南京、锦创书城供图、鼓楼文旅 |